“你们几个处得可真好,像自家姐妹一样。这宿舍也像一个小家一样,我带这么多届,很少有像你们这样要好的了。” 今日热点精选阅读推荐:这是我刚来南方上学时,辅导员来检查宿舍的时是对我们说的话。 同时这也是我上大学前,无数次期待的,因为我在读高中时,遇到了不少所谓的“奇葩”室友。 不过啊这个家也只能是像而已。 我的大学室友并不是我自己选择的,所以住进新宿舍就像拆盲盒一样刺激。 就因为之前高中的住校经验,那几位让我吃了三年苦头的大小姐的种种事迹,我还是对住宿感到害怕。 而且从前的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生长的,也有比较有共同语言、价值体系相对接近的好朋友,文化碰撞,生活摩擦不会有现在这样么大。 在大学这个全新陌生环境下,最先接触的就是室友,我非常渴望从她们身上获得认同和安全感来抵消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所以自然而然希望和她们创造一段稳定的关系。 带着这样的期望,就难免害怕失望。 好在我遇到的是这五个性格各异的女孩,我们之间没有网上所讲的那样勾心斗角,反而出奇的和谐。 不过大家都是从生活了十几年的环境脱离出来,性格、价值观的不同也就注定要造成矛盾。 所以我和室友们心照不宣地选择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破冰: 尽量地照顾到更多人的情绪,尽量改变自己多融入这个小家。 这也是很多宿舍前期一片和谐的原因之一。 可是性格经历的不同,还是让这个用尽迁就制造出来的和平摇摇欲坠。 要想激化和平假象下藏着的矛盾,一件小事就够了。 那是我们第一次集体给室友过生日,老早宿舍长就已经和我们一起商量好了时间和地点,大家也都一致同意。 可是到了出发前,一位室友出了问题,她告诉我们,她需要去别的地方陪男朋友过生日。一位室友说自己要在学校里补作业,不然明天没得交。还要一位说自己的衣服还没洗完,就不去了,不然没有衣服穿。 我们没有理由不同意,毕竟选择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处理是每个人的自由。最后,六个人的活动变成了三个人,那顿饭我们也没有想象中的开心。但是,我们之间开始有了浅浅的裂痕,遵守约定的我难免会在心里责备另外不注重承诺的人。 同样意识到这一点不止是我,还有其它的室友们,于是从那一天起,这个“家”似乎开始了裂变。 我们从六个人一起的一整个团体,分裂成了两两一组的小团体,大家都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忙自己的事情,不再迁就。 宿舍关系渐渐变成了我们的大学生活里很小的一部分,毕竟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选择去约会,有的人选择泡在自习室,也有人选择去兼职,我们宿舍再难聚齐。 而和我一起的同伴开始出门兼职,变得不和我一起结伴吃饭上课后,我才彻底明白,原来一个宿舍,裂变是必然的。 我们不可能一直和一堆人绑在一起,慢慢散开才正常的。 只不过有的宿舍在这场裂变中并没有那么和谐,所以总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和摩擦。 不幸的话一个寝室会有好几个不同的小群,甚至于明目张胆的孤立。 但也有宿舍在裂变的过程中,守好了对彼此的边界感,依然能保持宿舍内部的和谐。 我们开始变得对彼此保持距离感,可以大方地帮助别人,也可以坦然地向其他人寻求帮助,但是却很少追问别人的私事。 因为,保持边界感是比迁就更巧妙维护宿舍关系的方法。 毕业的学姐们戴着白色头纱站在绿草地上拍照那天,我们在宿舍的夜谈里谈到离别的话题。 聊着聊着,老四说了一句: “你们以后结婚了一定要叫我啊!” 大家都有点沉默不语。 这一句话似乎是对我们之间的感情最大的肯定,也对我们的未来充满无奈。 我们深知以后很难再见,婚礼可能是难得一次机会。 因为在分开后,我们很可能在对自身的考量中,慢慢放弃一段关系,去接受身边更轻松的关系。 或许,大学宿舍关系,是我们步入成人的世界后上的第一课。 我们可能在这段关系中要经历很多分别和失落。 但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在生命里进进出出,有人来来去去,并非不公平,世事如此而已。 大学室友也好,以后遇到的同事也好,我们只是要一起相处很久的陌生人。 如果能够顺其自然地融入最好,如果不能融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毕竟每当人们出现变故,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身边的群体。 毕业后,坏的关系也会随之消散,好的关系会内驱着你进行情感维系。 这段大学日子是用来让我们变得独立,学会与喜欢、不喜欢的人相处。 我们通过随机匹配成为了室友,可是朋友,则是建立在更深的感情基础上,所以室友能不能成为朋友是未知的。 我们不能强求别人接纳我们,保持礼貌是我们最大的尊重。 你的大学室友,只是室友。仅此而已本文章由猎奇志网收集整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是为了更多的传播知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或修改! |